法兰克福展,许多人满怀希望,又感到一丝遗憾。期待的是站在全球最高的舞台上感受顶级品牌的竞技,遗憾的是展会上颠覆性的产品并不多见,更多是基于长期沉淀的微创新。
全球卫浴领航者面临前所未有的创新窘境,一种原因是中国等企业的奋力追赶,另一方面是欧洲卫浴品牌的渐进式创新,在这场新旧同台的博弈中,国际大品牌的总实力不可撼动,但变局中依然给了其他几个国家一些机会与可能性。
在本届ISH上,欧洲品牌继续成为绝对的主角,美系品牌不参展,中国品牌正在努力寻求认同,目前在4.0/5.0馆,日系品牌TOTO几经努力,终于拿下此前高仪的展位,积极证明日系品牌的过人之处,吸引全球目光。


品牌的格局正悄悄发生明显的变化,进入了“大鱼吃小鱼”的阶段,整合或者被整合,成为了品牌的宿命。唯宝收购了Idea stand品牌,目前在欧洲市场已进行双品牌运作;西班牙乐家继收购瑞士劳芬后,如今又收购了德国高端卫浴品牌Alape,德系品牌汉斯格雅早已被美系资本Masco收购,高仪也是在日系集团骊住旗下;九牧集团收购法国品牌THG。以资本手段参与行业竞争,也许看到的是另外一个世界。


纵观展会现场,颠覆性的创新并不多见,更多是国际大品牌严谨的创新和持续的精进。在许多看不见的细节,国际大牌在寻求解决方案,例如材质的突破,带来美好的情绪价值,如劳芬的面盆展现了水流游动的灵动乐趣,唯宝优雅极致的切割面台盆,汉斯格雅集合优秀的体验对“水”的艺术极致追求,吉博力将“御水大师”作为主题,在给排水方面探索新的解决方案。
还有不少来自意大利等国家的小众品牌,如来自意大利的GLASS DESIGN、Vicario Armando、bossini卫浴等品牌,以独特的审美和极致细节带来美的享受,这些外在的局部差异,更多是原创精神、美学沉淀和对极致细节的打磨。

比起国内有些品牌的“拿来主义”,国际大品牌持续精进的创新精神,以及对环保、可持续发展的理解,值得国内品牌深度学习。

卫浴五金、卫生陶瓷、浴缸、给排水系统是欧洲品牌擅长的品类,无论是玩水花的汉斯格雅、高仪,还是玩陶瓷的唯宝、劳芬、乐家、杜拉维特,研究给排水系统的吉博力,钢瓷浴缸卡德维,都在优势领域中做出突破,而在智能马桶、淋浴房、浴室柜这些品类上,中国品牌有着更多的可能性。且中国品牌的创新速度在加快,未来非常有可能在一些品类上形成更明显的突破。
当然,不少国际卫浴品牌都有核心的优势品类,但随市场环境的变化,以及消费需求的改变,慢慢的变多品牌选择拓展品类以迎来新突破,然而新品类的发展是否能赢得认可,还需要市场的验证。


作为全球卫浴的风向本,本届ISH法兰克福展也有一些值得期待的品牌缺席,当代(Dornbracht)、安东尼奥(Antoniolupi)、意大利设计品牌GESSI、法国品牌THG这次均没有参展。缺少现场同台“秀肌肉”的环节,也许会让企业创新的驱动力和紧迫感降低,降低了创新的积极性。
无独有偶,此现状在国内也在发生,汉斯格雅、卡德维今年均不参加国内的上海厨卫展,据说明年高仪也不参与KBC。信息化、全球化的时代,通过一个线下展会目睹全球大牌同台竞技反而越来越难,随之而来的是新媒介、新传播、新商业。

值得关注的是,随着理念的深入,这届ISH中普遍品牌在用“更少”来表达“更多”,整个展馆给人以轻盈的感觉,相比国内墙体林立的“重工豪装”,ISH参展品牌展位的搭建通过更轻盈的材质,体现更强的通透感,以及更有开放、互动的布局,以传递品牌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,以及对人与人互动的解读。在公共论坛区域,灯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,力图以简洁的场景构建艺术、自然的现场氛围。
世界变局之下,创新成为每一家公司的必修课,对国际大品牌而言也不例外。然而,创新并非笼统地只是材质的突破,或者技术的革命性变化,渐进式创新也是行业持续发展的源泉。15年前,国内瓷砖行业放言“技术已全面跟上,要赶超国际大品牌”,15年过去了,国际瓷砖品牌依然牢牢把握高端市场的话语权。
近年来,中国卫浴行业的进步有目共睹,然而,需要正视与国际大品牌的差距,唯有不断在技术、品质、工艺、品牌、服务等维度精进,才可能在全球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。